【居無定所實驗計劃】學會獨立、簡單生活,退休後以世界為家
粉圓妹的「居無定所實驗計劃」已屆滿16個月,我知道多數人對我創新、前衛的退休生活充滿疑問,亦有很多人非常嚮往,但沒有親身經歷過,不知如何開始?要如何準備?這些疑問也在所難免。
本文就從「初心」談起,我看到或想到什麼而起心動念,在「想」與「做」之間,需要準備些什麼。
#出發前的疑惑
記得「居無定所實驗計劃」執行前,就接到許多問題,例如:
- 沒有地址帳單寄哪裡去?
- 每天人都在外旅遊,怎麼休息?
- 旅行中的粉圓妹還能測試新商品嗎?要寄到哪裡去?
- 投票時怎麼辦?
- 要帶現金,還是信用卡?
- 感冒肚子痛,生病怎麼辦?
面對大家非常「家常」的問題感覺有趣,似乎大家對「家」有無限的牽掛,無法想像長期離家的因應之道。沒關係,這些疑問在之前已解答了,請看解惑傳送門:
**********
#29歲擬定退休藍圖,43歲大步邁向退休之路
29歲意識到「老後誰來照顧我?」,於是開始規劃自己的「退休藍圖」,包括退休金、退休後居住地、退休生活等,透過有紀律的理財,才能順利在43歲時離開職場,展開我自在的退休生活。
《延伸閱讀:【媒體採訪】Smart Woman女人理財系列創刊號/人物故事》
#玩到哪、住到哪,壯遊世界各地
我單身,人可以自在的移動,玩到哪、住到哪,年老後就入住養生村,在入住養生村之前,最希望能壯遊世界各地,故不需要一棟房子來綁住我。
因此,我會特別留意各種旅遊型態的內容,例如:背包客、跟團客、遊輪客…等等,根據自己的財力與體力,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旅行方式,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旅行模式。
《延伸閱讀:一個人的老後,住養生村、護理之家很可以!》
#體能決定旅行的長度、深度、廣度
43歲退休,未來生活的日子長達30~50年,儘管退休金可以活到老、領到老,也必須要有強健的身體,我希望退休金是用於玩樂,而非在病床上花用。
在退休時,立刻展開體能訓練,找登山社報名行程,進入登山領域,為了安全的登山,去上許多課程、看許多書,學習登山知識,從登山新手到攀登52座3000公尺以上的台灣百岳,練就體能,也培養自己野外環境的適應能力,旅行不需要豪奢,增加旅行的長度、深度、廣度,比較重要。
#國外Long Stay的啟蒙,住在美如仙境的上高地
我第一次對Long Stay有心動的感覺,是在2017年6月日本長野的上高地。
「上高地」是日本中部山岳國立公園內熱門的渡假聖地,位處海拔1500公尺,四周被3000公尺的穗高連峰等山岳所環抱,是風景優美的避暑聖地。
當時我與隊友各自活動,我獨自搭帳在上高地的營地,打開帳篷即見日本著名的「穗高連峰」,白雪皚皚覆蓋著山頭,潺潺小溪門前過,綠樹環繞營地四周,這簡直是人間仙境、美如圖畫,讓我樂不思蜀,我不但沒有因為落單而感到孤單寂寞,或是不會語文的惶恐無助,反而享受到「一個人旅行的幸福感」^^。
看到一位畫家在營地Long stay,白天出來畫畫、展示作品、與旅客聊天,也許還可以賣出幾幅畫當作盤纏,這種生活真是棒呆了,讓我興起到世界各國Long stay的念頭。
#踏出舒適圈,獨自旅行、獨處訓練
我並不是孤僻的人,剛退休時,頻繁往來的還是以前的同事圈,熱愛運動的我,總是邀他們到戶外去走走步道、爬爬郊山,想帶領他們開始走入健康的戶外活動,剛時開始都還願意,但次數多了、時間久了,他們總是有很多藉口想偷懶。
我也很清楚知道自己43歲退休離開職場,同齡或同層的朋友都還在上班、為家庭事業打拼,沒有人有空陪我到處爬山、運動、旅行,於是開始往外擴展人脈,參加登山社團、單車社團、社區大學等,剛開始的確認識很多人,同好一起活動、運動真的很熱鬧。
但後來發現,團體活動不論是參加別人的團,或是自己開團,也有很多「人」的問題,要配合別人的時間還是小事,最討厭的是社團裡也有權力鬥爭,結伴爬山或出遊也會碰到自私、滿口謊言、不懂得感謝的人,弄得旅程盡是不愉快的記憶,我離開職場就是為了不用再迎合別人而生活,展開第二人生的此時更不需如此,若不夠獨立,就只好學著牽就。
還好,我骨子裡就是個獨立的人,當我具備知識、技巧、體能之後,獨行就不是問題,從退休那天開始有計畫性的體能訓練、登山訓練、短天數的獨旅,不斷的累積經驗。
走了兩次高山縱走後,我很確定自己喜歡這種長天數的山旅,但好旅伴難尋。直到退休6年後,自覺能力與膽識已累積到可以獨自出發的階段,於是正式的釋放自己,2017年12月策劃了「中橫健行」,開啟了我「一個人的流浪之旅」。
#中橫健行,開啟一個人的流浪之旅
第一次一個人要出發為期10天的旅程,行前當然也會有一些耽心與不安,怕自己準備不夠周全。於是,趁著接到一個國外知名戶外用品廠牌Reb測試裝備的藉口,順勢推了自己一把,打破我的猶豫,踏出「舒適圈」。
不過,我也不是一個莽撞的人,所有細節都有用心思考及安排過,會選擇中橫健行也是基於安全考量,全程都走在「馬路」上,路況良好、不會迷路。
因為我要測試的裝備是羽絨外套,一定要夠低溫,最好還能下雪,為了安全勢必要帶齊裝備,於是決定全程重裝而行,也為自己設計了一次登山安全必修課程的「獨處訓練」,一個人在叢林裡紮營睡一晚。
對我來說,重裝中橫健行是個不太難又有點挑戰的行程,雖然低溫但安全、隨時可以撤退,不論是住宿點、氣溫…等等變數因子,都要考慮進去,想好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的行程戰略。
但是出發前還是有很多反對、驚恐的言語出現:
網友:「會下雪,妳一個人在山上會凍死!」
我:「我有多次0度氣溫下搭帳篷經驗,我知道那是什麼樣的環境,並帶足了禦寒裝備應戰,而且我就是要測試羽絨外套,不冷怎麼測得出來保暖度呢!?」
網友:「妳不怕迷路嗎?」
我:「台8線就是一條路,跟著指標直直走就對了,怎麼會迷路!?而且我有做功課,擬訂好行程計劃書。」
網友:「妳一個人在深山裡很危險!」
我:「我走在公路上,路上有車、有人、有住家,並非荒山野嶺、不毛之地,有困難時手一招就可以得到救援了,會有什麼危險!?」
網友:「妳一個人不怕嗎?」
我:「怕什麼?蟲、蛇、熊、人、鬼!?最怕的是自己嚇自己吧!」
以上這些問題不只女生會問,連男生也會問,記得我最後到花蓮市區青旅住宿時,接待我的年輕帥哥,也說他不敢一個人去。
對的,網友及路人都不知道我的經歷,無怪乎會有這些疑問跑出來,果然,膽量與能力是需要訓練的,經歷會變成能力,跟性別、年齡無關。
獨自旅行可以訓練自己:蒐集及策劃能力,膽量及應變能力,知識與判斷能力,工具的運用及修繕能力,體能與心境的調節能力…等等,一趟獨行即可以看見自己有何不足,或是發現自己的強大,這種經驗的累積是無價之寶,跟著別人或團體走,是無法學到的事。
#愛上長程獨旅
中橫健行時我揹著17公斤、平均每天走20公里,過程有苦有甜,遇到小黑狗陪走、常有居民說要載我、好多路人比讚喊加油、民宿老闆及宮廟師姐送我菜及水果、遇到外國人聊天很開心、冷到要穿羽絨衣走路、腳底生了帶血的大水泡,這些有趣獨特的經驗,讓我愛上了長程獨旅的旅行模式,我不用牽就任何人的時間說走就走,花費預算可以自己控制,地點可以自己選擇,時間可以彈性調整,不用跟任何人商量,更不需要看別人臭臉,我有完全的自主權,相對來說,旅程中沒人可以對話,反而是件微不足道的事。
很多人會覺得沒有同伴很孤單,錯了,當我有同伴時,專注力都在同伴身上,當沒有同伴時,我會主動跟路人、旅人、當地居民聊天,反而收穫更多,出門旅遊是為了打開視野,當然也要先打開心扉,接觸陌生人及新事物,而不是處處帶著戒心封閉自己。
#阿里山山脈越嶺步道大串走,台灣版的朝聖之路
2019年1月,我又為自己安排了一次長程獨旅,走公路太無趣,這次我要把阿里山風景區的步道串起來走,取名為「一個人的流浪之旅:阿里山山脈越嶺步道大串走」,以我對台灣步道的知悉,以及規劃路線的功力,完全不是問題,比較難的是我一個女生上路,必須避免「隨處紮營」,為了考量合法、便宜、順路的住宿點,路線規劃真是費盡心思,好在這也是我的強項。
我打算一路從雲林古坑越嶺走到嘉義阿里山,難度比中橫健行還高,因為要翻過無數的山嶺,在低海拔地區重裝行進,這才是最痛苦的,雖然是一月天,一樣走得汗流浹背。
原本規劃11天的行程,因在奮起湖得了流感有點發燒,考慮若再深入山區部落,怕無法就醫,於是提早結束行程。
7天的旅程共走了75公里,累計爬升5830公尺,共經過12個行政村里、27條步道、8座山峰,平均每日行進12.5公里,6.1小時,爬升972公尺,總花費3793元,少少錢,爽爽玩。
當時,我已經聽過西班牙朝聖之路,但不會外文的我還沒勇氣獨自出發,我把這次「阿里山山脈越嶺步道大串走」,當成台灣版的朝聖之路來練習,藉此累積經驗。
一個人的路上,不停的反思,透過鼻尖的汗水、喘吁吁的呼吸、疼痛的腳底板,把力氣全部放盡、把內心掏空、把一切歸零後,感受到原來你需要的東西那麼簡單,充實且快樂。
#命運的推手,勇於突破自我
雖然這些年我不斷的練習長程獨旅,但對於不會外文的我,要獨自到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,一個人面對幾十天的異國生活有些惶恐,不斷找藉口推延出發的時間。
2019年6月因為甄選上健行筆記西班牙朝聖之路特派員,促使不會外文的我鼓起勇氣,8月8日獨自踏上旅程共56天,這個命運的推手,讓我勇於突破自我、接受挑戰,當做送給自己的51歲生日禮物。
#需要的不多,心靈富足更重要
朝聖之路有很多條路線,我走的法國之路是最熱門的一條,全程800公里,從法國邊界翻越庇里牛斯山,沿著西班牙北部一路走到目的地「聖地牙哥-孔波斯特拉」。56天的行程包含交通日5天、巴黎3天、朝聖之路41天、世界盡頭小漁村往返4天、馬德里3天。
最初吸引我的點,竟然是一個月的朝聖之路旅程5萬元有找(以32天簡約餐宿計算,亦不包含前後城市的旅遊),心想「真是太划算了吧!」,到歐洲沒去過的國家,又可以每天走路、看風景、體驗當地文化,加上沿路設施齊全,資料清楚,人民友善,還有許多共同目標的人一起加油打氣,一個人也不怕搞丟,簡直是完美的Long stay路線。
《延伸閱讀:認識朝聖之路》
#無所求的來,卻滿載而歸
有人稱朝聖之路為「療傷之路」,很多人因為失婚、失業、失戀、失去健康、失去人生方向而來。雖然覺得自己無憂無慮,沒什麼大問題,但總覺得生活優渥與安逸,被固定生活模式制約住,人會開始覺得懶散、沒活力,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,朝聖之路是我跳脫的一個好機會。
這次旅程給自己的功課是學會放下、學會接受不完美、學會隨遇而安、學會控制自己的焦慮,讓自己身心靈都自由自在,坦然接受「一切的發生,都是最好的安排」。
在朝聖之路的旅途中,生活很單純就是走路、洗澡洗衣、吃東西、睡覺,每天可以運動、看風景、遊覽當地風情、領略新奇事物、認識各國的朋友,非常的輕鬆愉快。
飛了大老遠到歐洲,每天揹10公斤、走20公里的路,不但沒有疲累,反而讓原本每天睡眠不佳、腰痠背痛的我,不藥而癒並充滿活力。
最後,不但如願瘦了5公斤,也稍稍改掉自己急躁的個性,不再像以前那麼愛按表操課控制姐的行為,我真的學會了放慢腳步,隨遇而安、怡然自得,我本無所求的來,卻滿載而歸,懂得過程才是人生最美的風景。
《延伸閱讀:【西班牙及日本朝聖之旅後感想】具備「3不3好3有」,做個快樂遊牧族》
#學會放棄,才能獲得更多
人年紀愈大,愈喜歡安穩,愈要求有自己獨立隱私的空間,就因為西班牙朝聖之路,在56天不斷移動的旅程中,每天與陌生人住大通鋪,我完全沒有適應不良,這種「滾動式」的生活,反而讓我感覺充滿樂趣。
我看著26坪住所、累積30多年的家具家電,突然頓悟「一個背包就夠活近2個月,我要這麼多東西做什麼?」
在西班牙朝聖之路就立下誓言,希望每年都可以再去一次,既然要出國三個月或更久,就不需要留著固定住所白白繳房租啦!如此可以將生活費+旅遊費完美結合,豈不是更好嗎?不出國的時間,我就去台灣各縣市爬山、騎車、旅遊,住青旅。
於是把所有家俱都丟掉,租個迷你倉庫存放重要東西,騎著我的單車環島,只要三套衣服、電腦、手機、單車、馬鞍包和後背包就足夠去流浪了,展開我的「居無定所實驗計畫」。
《延伸閱讀:【居無定所實驗計劃的緣起】突破,人生的斷捨離》
#登山和理財,讓我學會簡單與取捨
很多人會問「我三個衣櫥都不夠,三套衣服怎麼會夠呢?」
當然,我之所以能靠三套衣服過活,也是因為多年來的登山訓練。
登山的過程像是不斷的釋放壞能量,再接受大自然的洗禮與淨化,如何在從事高耗能、高危險性的活動時,又做到裝備齊備,並兼具精簡、輕量,是一段學習的過程。
我認為享受並安全的從事登山活動,首重是要把自己訓練得能自揹自理,而不是做個靠人幫揹、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走的遊客,所以除了體能訓練外,登山技能與登山知識都要具備。
受限於我個子嬌小(146公分),能承擔的重量還是有限,於是我更積極的學習著「登山輕量化」,輕量化是一個「需要」與「想要」的取捨,這個概念我在理財上已實踐得相當好(看看我控制預算的能力便知道^^),運用在登山上也容易通透,現在,我把同樣的理論運用在人生上,學會了簡單與取捨,少了很多負擔與羈絆,人生也輕盈了起來。
《延伸閱讀:【登山輕量化】前言》
#彈性、隨性、緩慢的旅行與生活,用足跡寫故事
玩到哪、住到哪,不用浪費時間、金錢在往返的交通上,不趕時間,不按表操課,可以深入當地風土民情,最好的天氣出遊拍到最美的照片,隨處野餐看風景、聽鳥賞花,好好的欣賞、慢慢的品味、細細的思考,充份享受「慢活」的旅行。
台灣共有368個鄉鎮市區,別說去過,就連名字,許多人可能也說不出來幾個,我想靠雙腳來一場緩慢環島,感受台灣的美好,目前我已經完成80%囉!
《延伸閱讀:打開身體「五感」去旅行,我的退休生活跟你不一樣!》
#我在哪,家即在哪
在宣佈我的「居無定所實驗計畫」前,我就知道很多人無法接受這麼新穎、前衛的生活方式,雖然很多人都會到世界各地Long Stay,但要完全丟掉所有的家具、家電、珍藏物品,對多數人來說是一件非常挑戰的事。
第一個反對的就是我哥,他說「人總是要有個住所吧!」,我說「你的思想非常老舊,需要換一下!」
我哥是宅男,住所對他是離不開的生活圈,除了當兵以外,他很少離家的經驗,也不愛外出旅遊及過夜,所以他以自身的經驗來投射思考,故覺得我要以旅店為家,是件很危險的事,會遇到壞人、騙子…等等,他不知道妹妹我從來不是省油的燈呢(煙~。
自從我19歲就離家租屋後,一個人架構起屬於自己的「家」,要如何在異鄉生活,可說是經驗豐富,對我這位長年在外走跳的人來說,我在的地方就是「家」,不是固定住所才叫「家」,經過前面不斷的練習、累積經驗,我總能在長程獨旅中發現自己的活力與動力。
一個好的計劃,是可以帶你往未知的地方探索,並且也有適當的路可退,可謂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,而不是任性為之。於是,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,萬一我嘗試後覺得不習慣,或是厭倦了,再回到以前租屋模式就好了,我又沒什麼損失!是不是?哈哈!這麼一說是不是突然醒了,所有的耽憂好像都是庸人自擾呢!
#住旅店危險嗎?
當你看得愈多、經歷愈多,自然而然有靈敏的感知,知道如何挑選旅店、如何觀察陌生人,如何在陌生環境找到舒服的生活方法,這些能力是坐在家中學不到的事,只會因為看太多社會新聞而嚇死自己。
《延伸閱讀:包月住青旅的眉角》
#住旅店只能吃外食?
我個人喜歡自煮,不喜歡外食,如果要長住,在挑選旅店時,會特別挑有廚房可以煮食的青旅,讓飲食上方便、健康、容易控制預算,當青旅交誼廳飄著家常菜的香味時,就彷彿置身在家中一般的親切,到處都能營造「家」的氛圍。
《延伸閱讀:八月份花費總結,暨八月份餐食記錄:如何兼顧交際與儲蓄》
#平均每日花費不到500元
多數人也耽心「居無定所實驗計畫」是不是更花錢呢?
當初在沙盤推演時所估算的花費相比,反而愈來愈省了,這一點著實令人意外。因為我總是能找到給我長住優惠價格的青旅,旅店還會為我添購設備,我不用額外多花日用品、水電費、管理費、網路費等,旅店是住愈久愈優惠,不像租屋房東會找理由漲房租,完全是不同的思維,而且旅店會把旅人當顧客,而房東會把租客當下等人,住旅店反而有尊貴感,會被尊重的對待。
至今(2021/6/17)已滿16個月,平均每天花費464元,這還包含健保、年節回鄉的交通費及紅包禮金,若與租屋時相比,平均每月省了近2900元,完全顛覆大家的想像。
《延伸閱讀:《居無定所。流浪中》110年5月份花費總結,退休10年生活開銷統計》
**********
#旅行記錄,也是人生里程碑
居無定所487天(2020/2/17~2021/6/17),我完成了:
- 台灣單車環島一圈
- 單車騎乘共5885公里(我的捷安特單車fresa總里程15295公里)
- 台灣368鄉鎮市區達成率51%(此生已達成80%)
- 最久住宿點花蓮青旅已住8個月(2020/10/19~2021/6/17)
- 文章產出307篇文章
- 媒體曝光6次
- 商業合作8件
- 辦1場講座、3場登山團
- 報稅2次
- 看診數次
- 每天自己煮食
- 在青旅自主居家防疫一個多月(2021/5/16~2021/6/17)
- 平均每天花費不到500元
**********
【網友提問】
問:有沒有覺得無助的時候?
這個問題很好,也是很多人會問到類似的問題「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?」。
環島最怕的是遇到狗追及破胎,破胎我學過,也自己換過3次(不是這16個月內發生的事),被狗追幾乎是家常便飯,我也有應對方法,而且是戰無不勝!《延伸閱讀:
被狗追應對方法》
我在鹿野被蜂螫,眼睛周圍馬上腫起來,週日診所沒開,當下找派出所詢問,立即解決:《
過程記錄》
最嚴重的一件事,則是在天祥單車破框,但我仍然沒有覺得無助(笑),反而把事發經過當笑話講:《
過程記錄》
在西班牙也有被蟲咬,眼睛周圍腫起來,我不會外文,也可以獨自去大醫院掛急診:《
過程記錄》
就算人在國外,語言不通,我也沒有無助過,我想是因為我有長期、有計劃的訓練自己的膽量,培養自己獨立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這點很重要!
**********
問:旅行中,每天從早上到晚上都在做什麼事?
#一日起居安排
《晴天版》
0800:床上瑜珈伸展
0900:早餐
1000~1600:騎單車出門至景點,旅遊過程即是運動,一兼二顧。
1600~1800:買菜回青旅,洗澡、洗衣、煮食、用餐。
1800~2100:整理照片、寫遊記、PO文、回覆問題、查找資料。
2100:床上瑜珈伸展
2200:看劇
2300:就寢
《陰雨天版》
0800:床上瑜珈伸展
0900:早餐
1000~2100:在青旅整理照片、寫遊記、PO文、回覆問題、查找資料、煮食、用餐。
2100:洗澡、洗衣。
2130:床上瑜珈伸展
2200:看劇
2300:就寢
基本上,跟租房獨居時一樣,但獨居比較會懶散,尤其是受更年期的影響,有時會提不起勁,而在青旅是團體房生活,就比較容易自我要求作息規律。住青旅接觸許多人,可以交換心得,比獨居時更有活力。
旅行期間我不是單純的玩,我還要寫作,行前要找資料、查地圖、研究地理、歷史…等等功課,每天只要出門有照片,就要整理照片、寫遊記、思考,PO文、回覆問題…,其實是很多事情要做,很忙碌的。
住在花蓮8個月,花蓮13個鄉鎮市我全去過,也講得出哪個地方有什麼景點,甚至最常去的壽豐鄉15個村的景點,我都可以背出來,旅行就是增廣見聞、豐富閱歷,而不是漫無目的瞎晃,從自己有興趣的方向著手,去探索、認識、感受,讓旅行變得有意義及有收穫。
在這16個月的旅行期間,我完成了:
*台灣單車環島一圈
*單車騎乘共5885公里(捷安特fresa單車總里程15295公里)
*台灣368鄉鎮市區達成率51%(此生達成率80%)
*部落格文章產出307篇文章
*媒體曝光6次
*商業合作8件
*開辦1場講座、3場登山團
我用旅行在寫人生故事,這些記錄等於是我人生的一個里程碑,是驅動自己不斷進前的力量。
培養興趣及能力是很重要的,有目標的人生,才會充滿光彩。
問:會一直玩到老嗎?
人生是一張白色的畫紙,它是黑白或彩色,由你決定!
當然會一直玩到老、玩不動為止呀!
所謂「玩」,有很多定義,不是只有旅行才叫做玩,你也可以「玩」畫畫、「玩」手工藝、「玩」攝影,我認為把一件事做得有趣味,即可稱之為「玩」。
我提早在43歲退休,就是想要去追尋自己夢想的人生,「玩」出自己的人生,絕對不會想過一個每天只有電視機與床舖的退休人生。
體力好可以「玩」得更有深度、高度、廣度,於是,我在退休前3年就開始減重,6個月減了11.2公斤,把三高問題解決外,並開始自主體能訓練,唯有把自己的體能、肌力練好,手腳靈活、跑跳自如,才能全世界趴趴走。
很多銀髮族不願出門,主要原因就是體力差,走一下就累,就算到了旅遊點,也沒有心情欣賞風景,另外就是心態問題,對新奇事物失去好奇心,習慣封閉自己,不願接觸陌生人及陌生環境,於是適應力愈來愈差,最後就會覺得窩在房子裡最安全,再也不願意出門,這樣的生活只是更鬱鬱寡歡。
你會想要這種人生嗎?我才不要呢!
所以,在年輕時就必須培養興趣、調整心態,勇敢走出去接觸新事物,千萬不要想「等到老了再來做…」。
《延伸閱讀》
**********
問:下一個居無定所的地點會在那?
原本2020年計劃是環島一圈後,6月再去一次朝聖之路,從法國走到西班牙、再到葡萄牙,為期三個月,因疫情原因取消,我就繼續在台灣單車環島Long Stay。
花蓮本來只要住3個月,後來因為花蓮空氣好、不缺水、少疫情,就一直延長時間,現在等疫情趨緩後,我會視氣候再決定往哪個城市移動。
我優先計劃的地區,會是「台灣368鄉鎮市區」我涉足最少的縣市,像台南、高雄、屏東、雲林等縣市,我的足跡完成度只在42%~70%之間,很多偏遠的山區鄉間,較不容易找到住宿點,價位也偏高,故不容易安排長住,也是要看機緣的安排。
目前,我對解封的時間並不太樂觀,暑假期間應該留在安全的東部機率較高。
**********
問:會不會想念回去上班的日子呢?
再過幾天即退休滿10年(2011.7.1~2021.6.30),沒有一秒鐘曾想念回公司上班的日子!!!😆
這是最短、最快、最不用思考的一次回答。
我想,通常會問這個問題的朋友,應該還沒有找到自己人生的重心,很怕自己無聊無所事事。
的確是這樣的,我曾說過,要有一個快樂的退休生活,除了退休金之外,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身體與心靈,只是大多數人光是談到錢,就焦慮到不行,根本沒辦法去思考或安排其它部份。
我在退休前,即想到「在43歲退休,未來的日子還很長,我的生活必須要有目標」,因為目標才會讓人神采奕奕、充滿活力,而且談起目標時,眼睛會散發著光芒,並充滿著成就感,讓自己樂在其中不會厭倦。
於是我把自己的興趣羅列出來,例如:登山、木工、女紅、畫畫、手工藝…等等10多個項目,一一檢視後,把需要體力去完成的先進行,不需要體力的放後面。
於是登山就出線,成為我第一個努力的目標,從事這項活動時,需要具備體能、技能、知識,可以說是學一輩子都學不完,因此並不會讓自己有空閒的時候。
登山同時可搭配攝影的學習,寫遊記可以訓練寫作能力,如果再有時間,還可以往動態攝影、影片剪輯…等等技能發展,我也接商業行銷、開辦講座、帶登山團,為的就是累積人生經驗,只要有心,可以發揮的空間非常多,只差在於自己要不要做、願不願意做而已了,完全沒心思去想「要回去上班這件事」!
馬斯洛曾經提過「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」,我很清楚自己目前處在哪一個層次,當你瞭解自己,看清楚方向,絕對不會想再回頭了。
問:在青旅如何跟人交談,畢竟很陌生啊!
微笑點頭是最好的語言呀!
當與他人有了第一次的眼神交會後,微笑總是讓人開心、卸下心房,再開口話家常,就簡單多了。
不論在青旅或路上,逢人就是點頭微笑,記得一次我跟我姊去南澳,我們要從南澳火車站走到朝陽步道,大約1公里的路程,一路上居民都跟我點頭微笑,我姊走在後面覺得很奇怪,問我「妳在笑嗎?為什麼他們都跟妳笑?」,我說鄉下就是這樣子,你跟他們笑,他們也回報歡迎的神情,是不是很溫暖呢?這是慢遊才會體會到的感受呦~
在花蓮我最常騎193縣道,那條路上沒什麼人與車,會經過幾個小聚落,我總會在月眉村山腳福德祠休息,幾乎都差不多時間抵達,所以也經常碰到很準時的郵差先生,他每次都會跟我點頭,我也會回應他,遇到村民經過他們也是一樣親切的跟我點頭,因為我總是笑臉迎人,所以從來不會因為我是外來客、陌生人而有所防衛。
如果今天你出門碰到10個人,10個人都跟你微笑,你會覺得世界很美好,自己也會一直保持著好心情呀!就像我在中橫健行時,只要有車窗搖下來跟我喊加油、或比讚,我就會變得有勁,忘記腳底的疼痛一樣,所以,我從來不覺得獨旅很孤單,一路上跟你微笑的路人、居民,都像朋友一樣的親切。
一般人常住飯店,人來人往,又各自有房間,很少會與其他旅客交談,但是民宿、青旅就不同了,它因為有共同空間(客廳、交誼廳),所以會跟其他旅人處在同一個空間裡,見面打招呼、聊兩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,就像你到公司上班,進門會跟同事道早安一樣。
我住在花蓮青旅Sleeping boot,這家最為人讚賞的就是工作人員很親切,他們會問旅人為何而來?(環島、工作…),從哪裡來?藉由詢問瞭解對方,然後再很詳細的介紹景點、美食資訊,這些互動叫做「破冰」,有些害羞的人,會因此而敞開心胸,話匝子一開就關不起來了。
有些機靈的管家,會把同質性的旅人互相介紹,尤其獨旅的人,很需要人牽線認識朋友,大家可以互相交換資訊,讓青旅的氣氛熱絡,對旅人來說,有可能變成他旅程中回味無窮的記憶,工作人員也可以輕鬆營造氣氛,對青旅的評價是件加分的事。
住青旅絕對不要帶著撲克臉不理人、眼神不交會、不打招呼,若只把青旅當成睡覺的地方,就會非常可惜,對自己、對旅程是莫大的損失。
記得上次單車在天祥破框,回來當笑話講給大家聽,有位住客聽了就主動說要開車幫我去把單車載回來,幫我省了一筆救援費,這位住客因為上次來住時,我跟他聊過天,彼此有印象但並不熟,卻願意伸出溫暖的手,讓人感動。
我喜歡懂禮貌的人,會願意跟有禮貌的人互動,聊到離別時會互相擁抱,或是約下次再見,還有人說「認識我是她這次旅程最大的意義!」,這些溫暖的記憶是很難在飯店裡找到的,是青旅特有的感受,懂得做一位付出者,收穫也會特別多。
#環島Long_stay+ing
#居無定所實驗計劃
#一個人的流浪之旅
#粉圓妹趴趴走
留言
而且文筆也好好
跟著你更新文章彷彿自己也在體驗你的生活
會被你的文章深深吸引大概是我內心也有某種渴望
只是沒看過真的有人實踐並分享出來
給28歲的我莫大的鼓勵
祝粉圓妹身體健康平安喔~~
祝福WAN,勇敢往夢想前進,找到屬於你的桃花源!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