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生活‧0827‧國家公園登山學校領隊課程(行程計劃、迷途預防、高山病)




昨天參加國家公園登山學校的登山領隊課程,在戶外風評估與管理的實例研討中,看似登山技能不差的隊伍,遇到風險時的處置過程,透過大家的觀察、分析與檢討,學習遇到風險時的決策與應變。

 
這讓我有些省思,因為最近自己也嚐試安排幾次行程,發現自己有些不曾想過的事,它也有可能發生,當風險發生時,並不是運氣壞,而是自己事前沒有對風險做管理;相對的,沒有風險發生,反而是因為運氣好。
我的體認:
1.      應該要有撤退計劃:撤退路線、狀況處理,如果有人受傷輕傷、重傷、死亡、天候變差、高山症或疾病等,應訂出撤退標準,不要等到現場再臨時應變,因為慌亂中無法審慎思考,也可避免隊友產生意見相左。
2.      訂出關鍵折返點,根據隊員的體力狀況、高度適應、天候狀況,及前方路況做出是否前進或撤退的評估點。例如:南湖大山選擇審馬陣草原為關鍵折返點,因為經過一段陡上路程,如果隊員有高山症反應或已氣喘吁吁,接下來有更困難的路段,是否可以繼續?在此可評估行程後續。)
3.      計劃書要更完整,並且讓全員都確實瞭解路況、特殊地形、所需裝備、技能等,可預先做足準備。急緊求援、查詢電話詳列。留守人員應對行程詳實瞭解。
4.      每位隊員都要會地圖判讀,並每人均需攜帶地圖、指北針、行程計劃,不能完全仰賴GPS某人,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走失或落單。
5.     行前會議要詳盡確實,行前訓練必須要求(要帶體能上山,不是上山練體能)。行前裝備、採買清單確認。
6.      隊伍應避免拉長距離,隊友要互相照應,不可讓隊友落單,即使路跡明顯好走,都要在視線範圍內看得到隊友。例:2008嘉明湖,1人失蹤,當日700餘人登山都無人看其蹤影
7.      背負分配&管理:
l     爐子+燃料。
l      即食糧(無需炊具)。
l      鍋爐+煮糧。
(每項分配給同一人,若腳程不同或迷失時,仍不會影響團體或個人。每日清點糧食,重新分配重量。)
8.      投保旅行險時,要確認條款沒有「3,000公尺以上高山之除外責任」(不賠條款)
9.      不可忘記急救包(消毒、止血帶…)、緊急避護(外帳、求生)、修補工具(大力膠、細繩、鐵絲)、緊急搬運(扁帶)等配備。
10. 調查發現,有36%的登山客符合急性高山症之診斷標準,而其中有1/3渾然不知自己有得高山症,發生率高達三位登山客即有一個會發生。急性高山症,通常進入一定高度後,延後約6個小時才發作,多數人會隱瞞症狀,或以為不要緊,錯失提早診斷,而直至夜間才症狀惡化,增加救援或下撤困難度。高海拔肺水腫,一定要下降至平地,不可因症狀消失就以為沒事了,停留久仍會惡化,由於肺部已受損,一定要就醫檢查。
11. 高山症15項症狀表,列印貼至頂袋,只要有一項不舒服,要對其餘14項症狀詢問檢示一次。頂袋內側黏貼:個人基本資料、健保卡、血型、高山症診斷症狀、黃金律)
12.  不論行程難易度,均不可帶著郊遊的心態前往高山行程,不可認為自己只是跟團、跟著去玩不帶任何風險意識的心態,對行程一知半解,資料、地圖裝備全等。個人及團體均需有萬全準備,足以單獨應變風險能力。

不論未來是的身份是自組團、山友、嚮導、領隊,每個人都應該是團隊的份子,不可以置身事外,對於行程內容一定要詳加瞭解、互相照顧與協助,共同承擔責任與義務。



【延伸閱讀】

《登山講座》

1021026‧國家公園登山學校課程(高山病、攜帶式加壓艙、戶外傷病救護)
1010827‧國家公園登山學校領隊課程(行程計劃、迷途預防、高山病)

《登山書籍讀後感》


《登山番外篇》

1011116「一個人的老後」住院體驗記(1)

1011116「一個人的老後」住院體驗記(2)

1011116「一個人的老後」住院體驗記(3)

1011116「一個人的老後」住院體驗記(4)

1011121「一個人的老後」住院體驗記-番外篇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