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居無定所實驗計劃】你適合住青旅嗎?



【居無定所實驗計劃】你適合住青旅嗎?


不要看粉圓妹把青旅拍得美美的、寫得很美好、價格很優惠,就覺得自己可以來住青旅哦~

背包客棧,按床位計價,像學生宿舍,比較屬於自助式,沒有一般的飯店、旅店、民宿的服務,所以並不適合每個人哦!

青旅=青年旅社=背包客棧,背包客棧的目標客群是背包客,背包客源自英文backpacker,是指背著背包長途自助旅行的人,背包客因為長程旅行,通常會精省旅費,晚晚到早早離開,享受不到飯店設施,只需睡覺的床位即可,故發展出「背包房」這種住宿形態,很像青年旅館,每位背包客以床位計價,可能是上下舖、通舖、單床…等房型,一間房可容納多人的床位,所以在假日等熱門時段入住,勢必會與陌生人同在一間房。

在國外都是男女混房,在台灣因國情關係,有些青旅會特別提供男女分房的房型,會住背包客棧的旅人,通常是旅行老手見多識廣,所以在旅程中認識一些熱愛旅行的人,大家會有很多聊天的素材,對於獨自旅行者來說,更加的有趣。


現在因為疫情關係,外國旅客無法來台旅遊,近期住青旅的住客年齡層有提高的趨勢。(是否因為看粉圓妹說住青旅多好而來的呢?)

青旅是一個團體生活的空間,基本上要有正確的認知,才能成為一位受歡迎的旅人,切莫為了貪便宜,而帶著不正確的態度而來。

青旅共同規則:
1.在背包房內:保持安靜、動作輕柔、互相尊重禮讓、不飲食、不講電話、不佔用他人位置、不私用他人物品、保持物品整齊清潔。
2.在公共空間:輕聲細語不喧嘩、不佔位、不佔用公用物品、餐具自行清潔、物品隨手歸位、保持環境整潔。
3.若有獨特的睡眠習慣、打呼者,宜選擇單人房,避免干擾他人;相反的,如睡眠無法忍受半點聲響者,也不適合住背包房。

不適合住青旅的人:
1.自我意識高。
2.睡覺很怕吵、怕光、會認床者。
3.無法與陌生人同房、與人共用衛浴。
4.喜歡被人服務者。
5.東西喜歡亂擺者。
6.習慣性打呼、說夢話、夢遊者。
7.嗓門很大者。
8.不懂得禮讓、同理心者。


我曾經住過一間青旅,設備都不錯、價格超級便宜,但後來決定不再續住,主要是因為有幾位長住客素質不佳,把整個環境的美好感給拉低了,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。

有一位阿北,經常在交誼廳打電話,音量很大,但這不是最大的問題,而是談話內容讓人聽了很不舒服。

他經常打電話給議員、大老闆之類有頭有臉的人物,當然都是助理或秘書接聽,他跟對方說「我有個計劃要提供給你家老闆,保證他大賺錢,內容很多、很難懂,我電話講你聽不懂啦,把E-MAIL給我,我把資料內容寄給你家老闆慢慢讀。」「你要知道我是誰哦,Google某某某就找得到了!」一付很跩的樣子。

通常,對方聽了一定覺得怪怪,不太願意提供E-MAIL,甚至連姓氏都不願透露,如果是想要選票的民意代表,就會親自回電,會跟阿北打哈哈,說些客套話,阿北說話也會客氣許多,但如果對方是大老闆的助理或秘書,就打死都不想說自己是誰,這個我能感同身受,因為如果阿北去跟老闆告狀,說某員工對他不客氣、推諉什麼的,一定吃不了兜著走,但如果提供給阿北之後,又會一直打電話來追蹤後續,老闆會覺得員工辦事不力,給他找麻煩。

結果阿北就消遣對方說「不過就是提供個E-MAIL給我,問你姓什麼,有這麼難、這麼可怕嗎?你是有憂慮症嗎?」,阿北居然這樣講人家,對方一聽當然掛他電話,阿北就氣噗噗對著電話罵髒話。

雖然阿北講話內容讓人難以入耳,但我坐在交誼廳靜靜的寫稿,初期也與阿北相安無事,但有天我跟一位女生在聊天,聊得正高興,他竟然來插話,直說自己的豐功偉業,還說要選總統,我知道他很怪異,所以低頭做自己的事,完全不想應他,另一位女生不知道還傻傻應和他,阿北就講得沒完沒了,我就趁機落跑離開現場。

有些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多怪異、多令人討厭,搞不好他知道,這只是罷佔整個交誼聽的技倆,讓大家受不了自己離開,一晚只要花200多元,就可以包下整個旅店的公共設施,把它變成自己的辦公室,還真是划算呢!哈哈!

我覺得住客本身要有點自知之明,不要做一個惹人厭的旅人,不過好像這種人都是自私的,根本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觀感如何,有些人就是帶著「付錢就是老大」的心態,抱著店家就必須服務他,很難有同理心。

當然對於青旅也是為難,如果他是長住客,付了一個月的房費,可能也很難約束他的行為,是必須要有一點溝通技巧,否則好住客都會因此跑光光了。

同房的年輕妹妹因為來外地工作,暫時找不到住所,所以第一次嘗試住青旅,因此可以看出她對青旅規矩不瞭解,她東西亂放,佔了好幾個床位,跟她提醒後她願意調整行為,都是蠻好的表現。

不過後來同房來了一位會打呼的旅人,年輕妹妹就徹底崩潰了,她完全不能忍受一點聲音,就起來大聲的挪動行李,做任何舉動都故意出很大的聲響、大聲喊叫,想藉此來表達她的不滿,也想把打呼的人吵醒,結果打呼者根本沒醒。

打呼者就睡在我的上舖,她聲音不算太大聲,也很平穩,我都沒覺得困擾,我反倒是被氣憤的年輕妹妹大動作給吵醒了,我覺得打呼者必須要有自知之明,應避免來住背包房,但是用力摔東西的表達方式,讓我覺得比打呼者更為差勁,更無視於別人的存在,如果無法接受它,或用平和的方式處理它,這樣的人就不適合住青旅。

另外,有幾位長住的外國人真的很愛煮,每天都佔著廚房,做一些煎炒等油煙很大的料理,煮完後就把鍋碗放在水槽內,也不馬上清理,讓別人無法接著使用,冰箱塞滿了食材,滿到無法再塞東西進去,可惜了一個美麗的廚房,看得到、用不到。

一般青旅的廚房都是開放式廚房,沒有抽油煙機,所以料理僅適合「無油煙料理」,味道過重的料理也不適宜,並且不要獨自佔用太久時間,除非想請大家一起品嚐或事先報備的聚餐,否則會影響其它住客的權益及住宿品質,使用完畢要自行清洗、設備歸位,恢復原來的整潔,想要做一位受歡迎的長住客,必須保持好風評。

據我觀察這都是低價競爭的結果,景氣不好略為降價回饋客戶是可以的,但如果不斷削價競爭,會吸引很多不是「旅客」的人前來,住客的成份就會有些複雜,而這些人並沒有當過背包旅者的經驗,選擇青旅只是因為便宜,並不瞭解背包客棧、青旅對旅者的意義是什麼,所以在對待環境、對待他人都會顯現出較多的「本位主義」,如此會失去青旅原有特質,造成青旅的品質走味,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。

對業者來說也的確很兩難,走低價策略搶市生存,就必須捨棄質感,但有時質感一旦拉低,就很難回頭了;想要追求客群質感,就要有所堅持,口袋必須夠深,才能渡過危機。

這些青旅並非本身硬體設備不好,而是住客素質不佳,有時是運氣,有時是與青旅的管理能力互為關係,旅人想要避免踩雷,就儘量不要挑同區域內最便宜的一家,青旅位置也很重要,較為雜亂的街區,也較容易吸引「特別」的住客,有時多個幾十元,稍為偏離市中心一點的位置,換得一個好品質的空間,是值得的。

我在朝聖之路上看到很多歐美人有個好習慣,洗手枱用完會順手擦一下水漬,碗盤洗完後會用布巾擦乾,給我許多的提醒,這些舉動常常在美劇、電影中看過,就是他們從小的生活習慣,所以既便住在青旅,他們也會用相同的生活習慣來對待,給下一個使用者同樣乾淨的環境,不會帶著「我付錢住旅店,有人會打掃」的心態,這是值得學習的生活態度及公民禮儀。



*   *   *   *   *   *   *   *   *   *



《延伸閱讀》






#環島Long_stay+ing
#居無定所實驗計劃
#一個人的流浪之旅
#粉圓妹趴趴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