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居無定所。環島中》0416【花蓮秀林】太魯閣台地、得卡倫步道


《居無定所。環島中》D47:0416【花蓮秀林】太魯閣台地、得卡倫步道



路線:花蓮市~新城~秀林太魯閣台地~得卡倫步道~撒固兒部落~花蓮市,
單車52.1公里,爬升940公尺,健行3公里,爬升266公尺,合計55.1公里,總爬升1206公尺。

【花蓮秀林】#得卡倫社 #太魯閣台地 #得卡倫步道

得卡倫步道登山口位於太魯閣台地,以昔日太魯閣族得卡倫部落命名,步道主要是木棧階梯,路況佳但坡度較陡一路直上,長長的階梯有如天梯一般,短短1.3公里需爬升300公尺,真的會讓人香汗淋漓,不過沿途展望極佳,在觀景平台,可遠眺對面長春祠步道上的鐘樓、錐麓斷崖、太魯閣遊客中心、錦文橋、立霧溪出海口和富世村。


得卡倫社名太魯閣語為楓樹之意,昔日山腰有楓樹而得名,在一百多年前,由更遠的山頭遷居到太魯閣台地上方山腰,後被日人攻佔,遂遷至現今遊客中心所在的太魯閣台地。台地的地理位置極佳,具有戰略優勢,可控蘇花、中橫公路、立霧溪出海口,曾是太平洋戰爭時日人的攻防要地,也曾是台灣山訓與海防的軍事基地,現在則成為遊客進入太魯閣峽谷前的重要服務據點。


得卡倫步道終點可前往大禮大同部落,步道變成原始山徑,也更加陡峭,不過原始的部落風情,簡約生活、無光害的環境,讓人回歸原始純淨的世界,在登山口即碰到三位外國朋友,背著大包裡面還放了一支烏克麗麗,上山享受只有星光、音樂的山林生活。









 
 



 



 







【花蓮市】#撒固兒部落


從太魯閣回花蓮市的途中,導航帶我走了另一條路,在福國里路邊看到精美壯觀的雕刻裝置藝術,十分好奇,並且對「撒固兒」這名稱有些許印象,於是停下來看看,原來就在佐倉步道登山口附近。

撒固兒部落,當地人稱之為Sakur,名為撒奇萊雅族,曾是古代撒奇萊雅六社當中勢力量龐大的部落,在清治時代,因開山撫番政策的壓迫促使族人抗爭,而發生達固湖灣事件(或稱加禮宛事件),造成族人重大傷亡,喪失領地、人口遽減,為了延續命脈,隱居於阿美族部落中,「撒奇萊雅」的族名逐漸被世人遺忘,2007年經族人極力正名,成為台灣原住民第13族。





因為疫情關係,許多滯留在台灣的外國朋友,也是極為辛苦,有些旅店不願接待,上次在台東市青旅遇到三位法國來台留學生,她們說進入一家店被罵出來,她們聽不懂不知道做錯什麼和為什麼被罵,我們猜想也許有些思想保守的居民,害怕外國人帶來疫情吧!

在都蘭遇到一位美國女孩在台南大學唸中文系,她數月前曾一個人在台灣單車環島,看到我單車環島所以聊了起來,她稱讚我環島三個月好厲害, 我說她才厲害,來台灣才一年,就敢一個人單車環島,不像台灣有些人住了一輩子都不敢走出去咧,她中文說得好棒,在美國就有修中文,但一直不會進步,所以來台灣學會比較快,的確是呀,想想自己在西班牙朝聖之路上,可以自然而然說英語,而且愈來愈敢講,回國後沒有英語環境後,又變得不敢開口了,旅行的確可以增長見聞及發揮潛能,這些都是躲在象牙塔裡得不到的經驗呀!

外國旅人就算在台灣找到願意接待的店家,也要撙節預算,必須要有長期在台生活的打算,不過台灣的消費算低,比滯留在高消費國家來得容易生活,而且都能自由走動,可說是極為幸福的。

在花蓮青旅也遇到二位住數週的外國人,大家一起煮菜用餐,並且交換驗過的單車路線,這也是住青旅才會有的交流。

也在青旅巧遇徒步環島的Kelly,我正巧跟小管家茶碗蒸介紹我的筆名,因而被Kelly相認,大家貢獻食物一起聊天,好熱鬧的一晚。
 






《延伸閱讀》



#環島Long_stay+ing
#居無定所實驗計劃
#一個人的流浪之旅
#粉圓妹趴趴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