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登山安全】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行程



常有人會說,跟健腳爬山很有壓力,一路都在追趕,或是變成「非自願性獨攀」,其實這是不安全的登山行為。在峰迴路轉的山林裡,與同伴相隔5分鐘路程,就有可能看不到前面同伴的身影,遼闊開放的空間使得聲音飄散,就算喊破喉嚨,對方也聽不見。

對健腳而言,他也很痛苦,會覺得一直休息打亂他步行的節奏,停下來太久會冷、會更累,以致於雙方都有微詞。所以挑選適合自己的行程,才能避免自己爬得很累、別人等得很累。

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行程呢?

1.瞭解自己的行進速度
平時要記錄自己的行進速度,例如:負重時平坦山路1小時可行進5公里、負重時陡峭山路1小時可爬升海拔350公尺,留下參考數據。

2.參考標準步程
上河文化「台灣高山步程示意圖」(簡稱上河步程圖)為公版步程的依據,與自己的步程記錄來比對,就可以知道自己與公版步程差距,即可瞭解該行程的時間安排,是否適合自己的腳程。

(上河步程圖)

例如:上河步程圖中七卡山莊到翠池山莊共需575分鐘(不含休息),若自己腳程沒有這快,就有可能會摸黑,故適合選擇到三六九山莊住宿的行程。如果勉強選擇到翠池山莊住宿的行程,就可能會拖累到大家,自己也可能因過於疲累,導致引發高山症的機率大增。

若路線無上河步程圖,則參考前人的記錄,必須參考多份,大團體、小團體的行進速度不同,可折衷參考。

如果自己的步行時間超過公版甚多,例如:一個13小時該走完的行程(含休息),自己卻花17小時才完成,表示超過體能負荷,需再加強體能,或者將行程排寬鬆一點,多加12天,讓自己走得更輕鬆愉快,也不會成為隊友的負擔。

上河文化「台灣高山步程示意圖」下載網址:http://www.sunriver.com.tw/map_hiking_index.htm

3.行前做功課,瞭解路程及困難度
行前必須做功課,閱讀前人的記錄,幫助自己瞭解路程的難易度,以判斷是否適合自己。

例如:路線中有非常陡峭的攀岩路段,而自己是嚴重的懼高症,會造成行進速度緩慢,甚至阻礙,或難以順利通過的窘境。行前一定要坦白告知領隊,由領隊判斷是否有能力協助通過,或適不適合參加。

4.與相同習性的人一同登山
如果自己喜歡慢慢走、喜歡拍照、欣賞風景、泡茶聊天、背好料上山大吃大喝,同行伙伴最好有同樣的喜好,大家節奏一樣,才能愉快同行,若找不愛拍照、又愛急行軍的人一同爬山,對方就會沒耐心等候,最後變成各走各的,造成獨攀的情況發生。

5.避免摸晚黑
如果知道自己速度不快,在行程安排上,就要早點出發,寧可摸早黑,切莫摸晚黑,摸黑超過1小時,可算是嚴重失誤。曾經看過一支隊伍記錄,4天行程每天都摸黑,最晚可摸到晚上21:30才到山屋,再煮食晚餐、整理裝備,就寢時已晚,隔天又無法早起,拖到09:00才出發,每天惡性循環,這樣沒有紀律的登山隊伍,實在讓人捏把冷汗。

往往登頂時天氣晴朗、滿心歡喜,拍照、嬉戲失去了戒心,沒有控制好下山時間,亦忽略了高山上過午很容易變天或起雲霧,此時再遭逢起水泡、膝蓋痛、受傷、下雨、身體不適、疲累、飢餓等狀況,就會發生行程大延遲的狀況,若又裝備不齊,沒有頭燈、行動糧、飲用水不足、禦寒衣物不夠等,極可能讓全隊陷入山難的危機中。

雖說,上了山,我們是生命共同體、是一家人,大家會互相照顧,但不能抱著別人一定會等你、一定要照顧你的心態,所謂「兄弟爬山,各自努力」,你腳不動,別人也無法幫忙,若一開始就要別人幫忙揹裝備,把隊友的力氣耗盡,就沒有餘力去應付突發事件。

所以,行前體能訓練就是自己應盡的義務,隱瞞體能不佳的事實,勉強去攀登超過自己能力的路線,會造成全隊的負擔,讓山難發生的機率增加,影響甚大,不可不慎。



*  *  *  *  *




【延伸閱讀】

《登山知識》



《行前訓練》



《登山輕量化》

1031024【登山輕量化】裝備篇(2)~保冷袋、地布、DIY輕量化擋風板





留言

謝謝道明兄欣賞,經驗尚為淺薄,仍需多學習、多累積。請繼續支持哦~ 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