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0度低溫露營過夜裝備大考驗) |
此行的賞雪團,我臨時加入打算測試外套,但因故取消,沒有新裝備可以測試,那就來測試我自己的裝備吧~
出發前據報,低溫、天池山莊有雪,有可能在雪地上紮營,所以帶的衣物有比平時多一點,但保暖與重量之間,基本上就是一個極為矛盾的情節,帶太多嫌重,帶太少會冷死,當然市面上也有非常高端的產品可以又輕又保暖,不過價格就是不太親民,但若裝備是與保命有關的,則絕對不能省。
不論是高端產品、低階產品,都應該有用武之地,除了願意花大錢之外,還有沒有其它變通的方式呢!?這一直是我努力探索的方向,充滿實驗精神的我,趁這次機會剛好來測試一下這些「有省錢」的裝備,到底能不能適用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…。
下午2點抵達天池山莊,山莊前的雪都已經融化了,地上有些許的殘冰,整理一下地面的殘冰與小石子,隊友協助我搭帳,一整排的帳篷正對著能高主峰、卡賀爾山、南華山,山頂上的積雪明顯可見,這是「面山觀雪景觀第一排豪華別墅區」花千萬元都買不到的景緻,我們是何等的幸福呀~(這是入夜之前的心情…)
(波霸雪人) |
(天池山莊後面山頭都積了白雪) |
(我的小窩) |
(面山觀雪景觀第一排豪華別墅區)
|
(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都白了頭~能高主峰(右),海拔3261公尺,百岳。卡賀爾山(左),海拔3077公尺。)
|
搭好帳,大家都跑去光被八表了,咦~大家都陶醉在美景之中,不太相信氣象預報明天會變天,應該先去天池才對(事後證明果然是錯誤的抉擇)。光被八表回來吃完晚餐18:30回到帳篷,我就倒地不起,因為前晚接隊友,到半夜2:00才睡,5:00就起床,只睡3小時,一路上邊走邊打呵欠,到天池山莊這13公里的路快變成行屍走肉了。
一躺下就睡著,聽到隔壁帳有騷動才醒來,仔細一聽,她們居然在拆帳篷,我探出頭後發現整排的帳篷都不見了,詢問隊友,她們說睡外面太冷,莊主通融大家進山莊打地舖,所以全部人都撤帳了。跟主辦西瓜哥及娟姐確認後,我還是決定睡自己的帳篷,因為在山莊打地舖,空間大迴音更大,夜晚的多重奏交響樂一定很熱鬧,也是無法一夜好眠,雖然睡帳篷半夜會很冷,也有可能會下大雨,但想想,這剛好可以測試我的裝備,畢竟我的帳篷用了10多次,都還沒淋過雨,未來的縱走還需要依靠它,如果半夜真的撐不住,再躲到山莊裡,進可攻、退可守,這真是個測試的好機會。
我的過夜裝備表
【裝備部份】
** 帳篷 **
當初買帳篷時,有人鼓吹我買BA帳,但上萬元的帳篷真的買不下手呀,雖然BA帳很輕薄,但東西就是有一好、沒二好,有人在小溪營地睡BA帳說冷死了,也聽聞BA帳用沒幾次就破了,所以我還是決定買國產犀牛U-22二人超輕透氣帳,總重1.8公斤,比BA帳多重0.6公斤。
** 登山大背包 **
但這個決定是有配套的,一個人揹重的極限若是體重的三分之一,我最多揹16公斤,而我最舒服的重量是13公斤,所以上山我儘量會控制在13公斤左右,才能達到輕快舒適的山旅目的。當時正想換大背包,於是選擇了只有840公克的米亞桑50L大背包,比一般同樣容量的背包,空重約節省1~2公斤,省下來的重量剛好可以負擔二人帳的重量,即使是揹帳行程,也能控制在13~14公斤。
** 地布 **
而地布則選擇霧社商店買的雨布4*10尺一塊只要35~40元,重量130公克,用2塊拼接起來,還可以有前庭,進出脫鞋不會弄髒襪子及帳篷,也可以在前庭煮食、野餐…,非常多種用途(請點閱參考資料)。這地布我用過很多次,同時同地點搭帳,同伴用專用地布會反潮,我的地布沒有反潮,真是便宜又好用。
參考資料:【裝備】登山輕量化-裝備篇2
參考資料:【裝備】登山輕量化-裝備篇2
** 睡墊 **
睡墊是一開始爬山時買的,到現在沒換過,選擇1公分厚的錫箔泡棉睡墊,比較可以隔絕地氣,提高保暖度,價格便宜、輕量,缺點是體積大,只能外掛。這次考慮到可能地面有雪,又多帶了一個銀袋,多舖一層地墊隔絕地氣,這是佐木路邊撿到的,銀色的表面,有點像錫箔材質,我拿來當救命毯、防水袋、地墊…等多用途,或是直接用救命毯舖在睡墊下,或包在睡袋外,都可以增加保暖度。
(錫箔袋或救命毯舖在睡墊下增加阻隔地氣的功能) |
** 睡袋 **
睡袋是一個價低CP值高的億大羽絨睡袋絨重600g,適溫-5℃,膨鬆度很好,三季在山屋睡還會熱到踢被,缺點是重量有1100g及體積太大。這次我把頭部束帶拉緊,只留小小洞,隔絕外面的冷空氣,再加上抱著二瓶熱水壺,讓睡袋裡面保暖度大大提升,從晚上20:00到凌晨03:00起床,睡袋裡都還保持著溫暖。用寬口水壺(俗稱山貓水壺),可以裝熱水取暖外,還可以讓衣物快速乾燥,請點閱參考資料。
參考資料:【裝備】高山上衣物快速乾燥法
(裝二瓶熱水抱著睡覺,非常溫暖舒適) |
(睡袋規格) |
【衣著部份】
上身第一層:行進時穿的保暖內層衣(編號1),新買的,當保暖排汗衣。
上身第二層:到了營地再增加黑色保暖壓縮機能衣(編號2),這件衣服很暖,天氣不夠冷穿了會一身汗,重量很輕,但適合穿在內層,直接套在排汗衣外,可以讓排汗衣蒸乾。
上身第三層:紅色保暖排汗衣(編號3)
上身第四層:羽絨外套營地活動時穿著,睡覺時則將羽絨外套當枕頭,很膨鬆舒適。
下身第一層:行進時穿壓縮褲(編號4),到營地再套上毛褲(編號5),這件毛褲對穿壓縮褲的人很方便,可直接穿脫不用找地方換裝,保暖度夠、又輕、又便宜、又時尚。
(毛褲穿脫方便、保暖、輕量、便宜又時尚) |
腳部:原本就會穿二雙襪子,內層五指襪(編號6),外層羊毛襪(編號7),備用會再帶一套,如果原本襪子有濕有髒就替換,沒濕沒髒就可以直接穿著睡覺增加保暖。有些人手腳易冰冷,再配合熱水壺,就會讓腳部快速的暖和呦~
頭頸面部:行進時用萬用頭巾,一條包頭(編號9)、一條包頸面部(編號10),到營地時再加上保暖毛帽(編號8),睡覺時也要戴著,以免吹風,引發高山症。
雖然看起來睡覺穿了很多件,但幾件衣褲加起來卻只有500公克(編號2+3+5),並沒有很重。但也有人會說,穿那麼多件衣服睡覺,舒服嗎?為何不帶一件夠暖的外套或中層衣穿著睡就好,這個問題很好,我的考慮有幾點,供參考:
1.多件衣服可以因天氣冷暖分開或組合應用,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出個大太陽,或下雨內層衣濕了,可以有得替換,也是洋蔥式穿衣法的概念。
2.穿著沒有拉鏈、扣子類型的衣服,比外套型的衣服睡覺更舒服。
3.多件薄衣比一件厚外套容易打包,薄衣可以塞在背包細縫之中,相較於外套不佔體積。
【總 結】
凌晨開始有狂風加陣雨,開帳確認鞋子是否安好,曾經看山友鞋子一脫就急著鑽進帳篷裡睡覺,完全忽略了鞋子也要保護,任由它在外面淋雨或沾露水,隔天濕了是要怎麼繼續行程呢?所以,鞋子一定要用塑膠袋包好,我會再用背包套加蓋上綁好在營柱上,以免被人不小心踢到。
帳篷啪啦啪啦不停的響,是因為我沒有把前庭的門片打釘所造成的,懶得起來補強,繼續睡了一陣子,狂風有增無減,吹得帳篷一直碰到我臉上的感覺,因為大家都撤帳了,整個廣場只有我一頂帳四面受風,昨天也沒辦法看風向,所以帳篷頂了幾個小時的風,終於也快頂不住了,昨天草草打的營釘,也是不夠穩固,看來是有脫落的現象,不過還好我夠穩重,也鎮壓住帳篷沒被吹跑,看看時間已經03:00,差不多該起床拔營了,這時風雨又突然變大,一手抓著營柱,一手拔營釘、拆快扣,非常忙碌,還好這時佐木冒著雨出來看我,並伸出援手來幫忙,順便告訴我主辦說天候不好,原訂出發時間延後,等天亮再看看。帳篷稍微抖一抖並不算太濕,是有增加一點重量,但還可以接受。
經過這一夜的風雨測試,帳篷沒有反潮是讓內部不冷的基本條件,而讓我溫暖度過一夜最大的功臣,應該是睡袋加上二瓶熱水壺,我超愛抱著熱水壺,從晚餐就開始抱著它們,變冷後於20:00又重新再加熱,讓睡袋裡的溫度保持著,直到03:00起床都不覺得寒冷,實在是太棒了!
高山上氣候變化多端,帶多重死,帶少冷死,帶上高山的裝備性能與極限,一定要瞭若指掌,才能應對得宜、恰如其份,而且每個人對溫度的感知亦有不同,所以,本人的感受,並不代表大眾的感受,因此,每個人都要給自己機會去嘗試各種天候,對自己裝備認識愈多,愈能去蕪存菁,找到適合自己、又輕量化、卻不匱乏的裝備清單。
註:本文單純為本人測試心得與感受,個人對溫度感知亦有不同。
此行全部裝備表
【精彩照片】
【裝備】登山輕量化-裝備篇2【裝備】高山上衣物快速乾燥法
留言
我骨折開刀後第41天拆石膏,第57天可以走路,醫師說走路是最好的復健,我每天都去公園走路1小時復健,正常走不會痛,只有蹲的姿勢或腳踝角度大的時候會一點痛及緊緊的感覺,第88天開始跑步,第95天照X光骨頭長了90%,第124天爬大塔山……
如果有腫,要持續冰敷,不要因為怕痛而不動,但也不要過量,如果有不明白都可以請問醫師,不要自己猜想,我有朋友骨折後,走路會痛又愛爬山,於是擅自改變走路方式,結果造成骨盆都歪了,花更多時間矯正及恢復,得不償失,要乖乖聽醫師的指示哦~
祝您早日康復!